我們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智力開發這個詞匯在我們腦袋流過無數遍的,大家都對這個詞非常感興趣。有的時候,一談到開發智力,家長或者老師就眼睛一亮,就想知道學生怎樣才能開發智力。說來說去二三十年過去了,在我們中國沒有找到什么能開發智力的簡易方法,時間長了弄得大家對這個詞有一點忌諱了。
這個原因是很復雜的。我們家長或者老師有一個誤區,誤區是什么?就是認為孩子要刻苦學習,多做作業,就能提高成績,就能打百分,這就是最好的智力開發。這樣一來,我們中國的三億青少年就這樣在這個題海戰術里,進行他們的學習生活,結果導致我們厭倦了智力開發這個詞,同時還要引導青少年去進行這種刻苦學習、努力學習、勤學苦練的學習模式,最后孩子不但沒有學習得非常理想,還導致上千萬的中國兒童厭學。對厭學這個事情,專業兒童智力開發一直在思考。厭學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,除了教學的方式,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大腦沒有得到完全地開發。對于一個兒童來說,他的大腦沒有開發出來的時候,他學習就很困難,越困難,孩子越厭惡學習。
運動和勞動是非常相似的。由于現代社會機械化程度高,人們勞動的機會少了,而且很多父母把兒童的勞動取代了,在這種情況下,孩子必須要參加體育活動,以此來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。
我們僅已籃球為例,孩子拿到球之后,要帶球,要往前看、往四周看,要和隊友溝通說話,還要運動,同時還要動腦筋想怎么穿插、怎么巧妙的躲避對方,等等。這個過程就刺激大腦進行了一個高度的左右腦結合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大腦控制各種功能都得到了鍛煉,如視覺的、動覺的、聽覺的、觸覺的、感覺到、思維的、等等,這樣就把大腦進行了活化。如果一個兒童在閑暇時間什么也不做,不進行運動,那么他的智力發展就會與運動的孩子有很大差距。
在這里我還要糾正一些家長的錯誤思想。我們國人在對待運動認識上有很大分歧,很多人會受到“玩物喪志”觀念的影響,認為運動就是玩樂,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。很多人認為,一個兒童就是不能讓他玩,就是要讓他學習,變成書呆子才能成優秀的人才。實際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念的更新,我們越發覺得這種觀念是錯誤的。很多人認為孩子要玩,就會玩野,實際不是的,如果孩子每天都是有規律、有計劃地進行運動,是不會著迷的。一些孩子之所以一玩起來就不可收拾,是因為平時沒有玩的時間,一旦有了機會,就不想停下來。
正確的做法是組織孩子有計劃性地運動,比如每天玩一小時,固定時間段,固定安排,孩子就會養成習慣,有放有收。通過這樣的運動就能開發智力。因為人在運動的時候,身體要吸收大量的氧,血液里貯存了大量的氧之后才能供應大腦的需求和消耗,大腦的神經系統需要大量的氧,供應充足才能使大腦健康地發展。
一個孩子如果不運動,讓他學三個小時,他也不一定學的很好,一個孩子如果每天都有規律性地運動,那么他可能半個小時就把要學的東西全記住了。我們在大學里看到很多優秀的孩子,會音樂、會體育,參加很多社團活動,時間占用很多,學習還很優秀,而那些什么都不去參加、整天蹲在圖書館里死學習的孩子,成績不見得很好。這就是運動使孩子產生的差距。
講到這里,大家就認識了運動對人類大腦的作用,要有規律地安排孩子進行運動,才能有助于智力的開發。
另外再補充一點,就是體育運動不光對孩子的身體和智力有好處,最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孩子的價值觀。因為體育運動是一個公平地競爭,講游戲規則,經常玩體育的人大腦非常理性,他懂規則,并且會按照規則行事。如果孩子不玩體育,也不去進行游戲規則的訓練,走入社會就會胡攪蠻纏。搞體育的人會豁達,因為他從小就在訓練中接受規則,天天訓練,天天訓練,他的大腦就聽話了,胸懷就寬廣了。